「 法亞,有時我會因為情緒一來就做出了錯誤的決策,並使得後續全盤皆失。但之後回想起來,其實我是知道問題出在哪個環節的;雖然明白那個當下本來就不應該因為一時腦衝而這麼做,可是就算能回到當初,我應該還是一樣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吧 ... 」
受情緒影響,導致偏差的行為並不少見。
也許是在工作的場合。你因為事情很多、壓力大,此時偏偏一個能力低落的主管又在你耳邊添亂;而情緒一來,你可能就和這位掌握你考績結果的人嗆了起來,最後落到得不償失的地步。你明知道那時候只需要呼嚨一下他就開心了,但卻不知道為什麼,卻非得要大聲地斥責他才痛快 … 即使你回嘴的內容是如此的政治正確。
也許是和妹子的初次見面。你發現對方比你想像中的漂亮,讓你頓時得失心高漲;原本你準備好了許多對策,像是該聊什麼、去哪走走、何時候該鼓起勇氣推進等等,你期許用上那些在把妹課學到的十八般武藝。但此時,妹子卻突然丟了一個廢測出來,經驗不足的你慌了手腳,頓時匱乏感來襲;你明知道自己只需要平淡地帶過就好,但卻搞得自己像是偷東西被當場抓到的犯人一樣 … 即使你解釋的內容像偶像劇般浪漫動人。
一時的失誤會讓你賠上許多。無論是工作嗆主管、把妹秀匱乏,都會讓你一失足成千古恨。是,也許你一直以來都是模範生,但在關鍵時刻出錯,仍然能在一夕之間讓你功虧一簣,一點商量的餘地都沒有。
所以該怎麼避免這所謂的「失誤」?
動物無法「看得遠」
當生活處於正軌上時,你的情緒鮮少波動。但現實總是充滿許多無法預期的因子:譬如受到他人的影響,或者是踏出舒適圈時所必然會感受到的不適。然而,情緒的波動並非會直接導致你的行為偏誤,有些人看似對未知與混沌有很高的忍受力,他們就像山一樣堅不可摧;但有些人,卻是連一兩句嘮叨都無法承載。
這其中的差別,就在於一個人是否容易因波動而失去覺察自己的能力;而失去覺察,將會導致自己變得像動物一樣用本能去生存。換句話說,你將會變得短視;而短視,會讓你只想用最低階、不耗能的方式去急著處理掉眼前的問題。而這將導致你與長期目標所帶來的複利效應擦肩而過。
甚至,你以為你至少解決了這眼下的問題;但事實上,那裡根本沒有問題,只有你的情緒。
當主管在你耳邊鬧時,你只想要把這噪音給排除。用什麼方法?不知道、也不重要,那麼就回歸最低階的處理方式:以聲喝斥,或者更甚者,直接起身開揍( 實際上這樣做的人還真不少 )。所以,對身為動物的你來說,那些任何真正該處理好的事情、也許是手上那通客戶電話或者該回覆的信件,都不會比解決這份情緒還來得重要;也更不用說什麼長期職涯發展目標了。
所以若要避免自己像個動物一樣去下決策,那就得培養自己對抗波動的能力,以避免失去對自己的觀察與掌握;否則,你就是用自動導航模式在生活而已。而這技能的培養分為兩個面向:一是讓自己更善於覺察,另一個則是要習於檢視自己的目標。
觀照自己
覺察情緒就如同所有其他需要學習的能力一樣,需要練習與時間的累積。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自己放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描述自己當下的情緒為何。好比說你發現到自己感到緊張,那麼你便可以在心中對自己低語:「 我覺得自己有點緊張 」。就像某些上台演說的人,他們甚至會直接對台下觀眾說出「 呼,其實我現在蠻緊張的 」、配上一些能舒緩自己情緒的簡單動作一樣。你會發現,當你習慣去感受自己、並且有辦法作為一個旁觀者去將這個心理狀態給描述出來,不但可以有效舒緩波動之外,還可以讓你更好地去觀察並體會自己的情緒。
而人的情緒就像是你的愛駒。在 Jonathan Haidt 的名著《 The Happiness Hypothesis / 象與騎象人 》中,他將人的心比喻為大象,而智比喻為騎象人;象的力氣之大,這也是為什麼情緒一來你就容易被牽著鼻子走的原因。所以,如果你的愛駒正在用理想的速度朝你所預期的方向前進著、那當然不用特別用力地去「覺察」。但倘若出現異常的行為,那你就得去瞭解並看看哪邊出了問題;而不是放任牠衝往水邊,或者直接把你踢下去睡場大覺。
瞭解自己面對波動的習性,就像是和一位老朋友相處一樣。你知道他會在什麼樣的狀況下做出什麼樣的行為,也知道當他被如何對待時會有怎麼樣的感受。如此一來,你便知道自己該怎麼樣去和他相處,也知道怎麼樣的方式是他可以接受的。所以,因波動所造成的結果對你來說將會是可預測,且早已有所準備的,你會有許多水庫和疏洪道可以做好適當地調配,以避免面臨乾旱或全面潰堤的危機。
檢視長期目標
另一部分會造成你無法做出良好決策的因素,就是你還沒有很好的認知到「究竟哪一件事對我要實現的目標來說,才是真正有價值的」。有些人在工作上要處理的事情又多又雜,而每一件看起來似乎都一樣重要(或一樣鳥),此時就算主管來添個亂、要你去把什麼事情給先替他做了,那你也分不清到底是這主管的事重要,還是手上這份要報給客戶的資料重要。
這並不存在公式解答。就算是在一個奉行顧客至上主義的公司裡,客戶要的東西也不一定是得最優先處理的;而也不是為了想升官,那主管所要求的都得放在第一順位。
你必須以你自己的目標為第一考量。比方說,你預計在三年內晉升管理職,那麼你就得去觀察在你公司裡哪些事情會真正幫助你達成這個目標。如果你的主管決定了你的升官條件,而他又喜歡被人拍馬屁,那麼他的臨時要求將會遠比你去準備資料提供給客戶來的重要許多;所以在這個前提之下,一個三天兩頭打來鬧你的客戶將不會對你造成什麼情緒上的波動。因為這對你要實現的目標而言毫無意義,他就是那隻要搬走你餅乾屑的螞蟻,而你會對一隻螞蟻大發雷霆嗎?
這種時候那些在公司裡做了 20 年以上、但卻不是管理階級的老鳥行為就值得我們學習。對他們來說,每個月穩定的收入才是最重要的,他們不在意在公司的聲望,更不在意什麼考績,他們只在意自己是否做到了最低程度、不會被開除的成效;其他的流言蜚語或奇怪要求,都無法對他們造成任何波動。
而把妹也是一樣。廢測不過就只是一個指標,你解釋地再淋漓盡致也不會對女孩造成任何吸引(但倒是可以造成排斥);而吸引才是一切的關鍵。任何事情在能造成吸引的要素之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你之所以會被廢測給弄慌,就是你還沒真正理解到「什麼才是真正有價值的」。
情緒不帶色彩
做好這兩件事情,便可以讓你有效避免失控的情形出現。但我仍要提醒你的是,許多人只注意到因負面情緒所帶來的失控,而忽略了正面情緒的影響。那些因為壓力、緊張、恐懼所導致的偏差行為你都很熟悉,但是正面情緒也會同樣會導致你做出不好的決策。譬如,我們常見一些運動選手因為自己初出茅廬、獲得一些好成績後便變得膨脹,甚至會反過來認為那個一路幫助自己的教練所說的話一文不值,或者是認為自己不用再去持續原本的練習和應該吃的苦,從而讓自己無法繼續成長。
因此,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情緒,你都需要去覺察,以防自己的行為出現與長期目標違背的結果。
人有情緒並不是一件壞事,但當他可能會導致你偏離軌道或者毀了你的前途;那麼就沒有任何理由可以去支持你去放任他。請注意:情緒的力量很大,所以你該做並不是一味的去壓抑他、或者是去避免引起他。情緒是情緒,做事是做事;兩者是可以獨立分開的。但是,身為騎象人的你,要有能力將其導引到你所想的地方;讓他助你一臂之力,而非絆你一腳。
所以,如果你被大象牽著鼻子走,那也是責無旁貸的;沒有盡到一個身為騎象人的責任,你也就活該被利用,也活該自己毀了自己。
© 2020 – 2023 The Negentropy. All rights reserved. | Privacy Poli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