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陽剛與陰柔特質

In feminine reality, words and facts take a second place to emotions and the shifting moods of relationship … it is often more a reflection of a transient feeling-wave than a well considered stance with respect to events and experience.
有別於普遍具有陰柔特質的女性、陽剛特質對於男性來說是一個不但有助於你對異性產生吸引力的要素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有助於你在事業與生活的發展;換句話說,也就是能使你成為一位更好的男人。然而,在至今左派盛行的年代,陽剛特質被視為「有毒的」,也往往被攻擊與鄙視(可笑的是,他們卻強烈擁護所謂的多元文化並存),所以這一種人格特質正逐漸被消滅,以至於變成一種近乎僅能存在於檯面下的文化。
然而事實從不曾改變過。你若要成為一位更好的男人,你無法忽略陽剛特質的重要性。
陽與陰
陽剛與陰柔特質一詞其實是不帶性別的。無論男女都可以具備陽剛特質,而其實、也的確都該具備。舉個例子來說,勇氣、信用、強壯均可以被歸類為陽剛特質的一員,所以顯而易見地、在生活裡的各種層面中,它們總會在適當的時機為你帶來優勢。然而,於現今左派猖狂的年代,一旦你是位男性、且好巧不巧、具備了一定程度的陽剛特質,將會成為被獵巫的對象;反之,如果是女性具備了陽剛特質,那麼將會被熱烈歡呼。這現象雖然很不可理喻,但著實是現今社會的趨勢。
所以如果你是一位男性,且想培養那你長年所欠缺的陽剛特質,請小心謹慎。
反之,我並不會阻止你去培育所謂的陰柔特質。同理,即使對男性而言,陰柔特質仍能在許多時機發揮該有的效果。但說到底,其實無論是什麼樣的特質,對你的成長與生活來說都只是一份技能,或者說是能讓你省力的工具;你不該為了迎合時下流行的要求而排斥或厭惡某些元素,因為它們並不存在對錯之分,只要在正確的時刻發揮它們的特質,你都能夠受益。
只是,現今社會的潮流是只允許男性培養陰柔特質,而女性培養陽剛特質,至於相反,則會成為眾矢之的( 沒錯,具備陰柔特質的女性也會成為被獵物的對象,只是身為男性的你這輩子是體會不到了 … )。所以我必須提醒你:你可以順應社會潮流,但請有所警覺,不要讓自己迷失在滿足社會大眾標準的洪流之中還沾沾自喜,否則,無論是喪失陽剛特質的男性,還是喪失陰柔特質的女性,都將變得乏善可陳。
陽與陰本來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端,左就是左,右就是右,一路直行不轉彎、你永遠不會抵達目的地。所以,要在你的生活中駛好一輛車,你必須知道兩極的特性。而最顯著、也最好舉的例子,便是看待言語的心態差異:
理性地看待自己與社會
具備陽剛特質的人,在看待承諾、信用和責任之時,背後都應該有著縝密的思慮和判斷在支撐著;所以一言九鼎將會是這類人的信條,他的言行將會一致。還記得之前我在說故事的文章中提到過類似的概念嗎?與其單純地闡述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不如直接舉出真實發生過的例子,因為這代表著你的一致性,對方將會因而相信你、認同你。而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什麼也不說;因為只要你有相對應的實力與氣場,那麼你一切的言行舉止都會替你背書。
一致性是陽剛特質的核心之一。譬如,你之所以願意在履歷放上了海外留學過的證書,就代表著你認定自己真有實料,而不只是單純的名號而已。當你報上你的來歷與名堂,你充滿自信且不畏挑戰。沒錯,所謂的誠信並不只單純停留在你有沒有說謊或毀約的程度而已,它背後所真正代表的意義,其實是指你自身的真實與否。
所以,當你答應別人了一場邀約,那麼你自然就會準時赴約;你做出了某種決定,那就自然會去承擔所有的獎賞與風險。這就是陽剛特質,你的一切行為與你的個人思維一致,你不會毀約,因為你壓根做不到;你不會只想坐享其成而不願承擔風險,因為你明確瞭解任何選擇皆伴隨損失。一切合理,符合你的價值與目標。
感性地反饋外界訊息
相反地,陰柔特質則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許多人對陰柔特質地印象會很刻板且概括地認為是字面上地與陽剛特質相反,也就是像毀約、不願承擔責任、說話顛三倒四,以及奢求魚與熊掌能兼得的結果等等。然而真相是,陰柔特質的人之所以會導致此狀況出現,並不是因為他們不重視信用;而是對他們而言,當下對外界訊息的反饋,均奠基在情緒之上。
也就是說,在前提均同的狀況下,面對一樣的問題具備陰柔特質的人將會給出截然不同的答案;而這答案則取決於回答當下他的情緒狀況。
網上流傳著許多類似的梗圖,像是獅子獵食羚羊是殘酷,而小獅群餓肚子卻令人憐憫;對受陰性特質主宰的人而言,他們看待一項事情的對錯是取決於那件事情帶給他們的感受,而非背後的邏輯與真實。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毀約的情況:因為他們在最一開始之所以答應你,可能是因為你帶給了他相當正面的能量(但所謂能量的正面與否,其實很大程度決定於接受者本身的教育、社會文化及價值觀等因素),而非經過什麼認真的判斷與考量。
而為什麼會出現無法下決策或者什麼都不願意失去的狀況就更自然了;因為無論如何,失去都會讓他們感到哀傷。
看待成長的差異
談到成長,普遍情況仍是適用於陽剛特質。對具備陽剛特質的人來說,成長的原動力,或者說目的性來自於你對真實世界的需求。比方說,你希望過上好一點的生活,所以你選擇創業,或者是取得一個好學歷,也可以是單純的在職場上努力打拼,只要那方法能夠(在不犯法的情況下)滿足你的需求,那對你來說就是好的方法,你也會心無旁騖地去貫徹他,執行它。
而對具備陰柔特質的人來說,「變好」的原動力則來自於讚賞。比方說,你得知社會大眾對於長得帥、有錢的男性有較高的接受度,那你就以其為目標——可能去整形、可能去護國神山應徵,以期許自己能獲得社會大眾對你的親睞;所以,一切不會被外界所讚賞的事情你一概沒有動力去做,比方說,公司的老闆怕你成長後會跳槽,所以希望你好好待在公司加班、不要下班了還去上英文補習班,而你也照做了;或者是女朋友希望你將她視為生命的中心,所有時間安排都必須以她為第一順位,而你也照做了;那麼,於公於私,長期下來都會讓你迷失了自己,乃至於毀了自己的人生。
與陰性特質的人相處
奉獻理性和邏輯至上的人時常會對具有陰柔特質的人特別非常感冒,他們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人可以如此地「不就事論事」。就像 Bill burr 常在他脫口秀裡提到的題材一樣,你不明白為什麼他們會毀約,他們會如此游移不定,會翻臉跟翻書一樣快,會明明事實擺在眼前,卻仍與邏輯脫節。的確,這個特質若引用到商場上與人談判,或者是經濟發展的層面上不但會使人惱怒,也會毀掉事情長遠的發展。但是,陰柔特質本來就不該適用於這些情境之上,它應該適度地出現在如對自己下一代的教育,社會福利政策的建立以及公共設施系統的鋪設等等。
也請別忘了,你在具有陰柔特質的人眼中也是如此:他們也無法了解你為何不會受情緒所左右,為何像個機器人一樣具備如此扎實的一致性。你必須瞭解陰柔特質的人的處世之道。他們不是沒有邏輯或不可理喻,他們只是將其他事物擺到了比邏輯更前面的順位。當你意識到這一個「事實」,你就不會對這些人感到不解,反而,你可以依據你的需求,去適時地滿足他們的需要,來獲得你所期望的事物。
在一段關係之中,沒有任何人是純粹陽剛或陰柔的。如前面所提,這些特質與行為都只是一個工具,只是有些人在沒有經過訓練,便容易受其所主宰。但你不能成為那樣子的人。你必須清楚知道自己手上所持有的工具,並針對各種需求來選擇使用它們。
在把妹或者一段情感關係中也是如此,普遍的情況下,你將是具備陽剛特質的那一方,而你的女伴將是具備陰柔特質的一方。請別將自己的陽剛特質傾注到她的身上,許多男性會犯了這個嚴重的錯誤。他們會希望女性能夠主導事物,下決策並如老闆一般、在這段關係中擔任發號施令的人;這並沒有不好,不好的是,你正在喪失最一開始你所給予對方的吸引力。
如果你們關係的初始建立,就是你本身屬於陰柔的那一方,而女方屬於陽剛,那麼當然不成問題;但許多男性則是顛倒過來,在關係的初期顯得「大男人」,而進入長期關係後就變得「小女人」;試問如果是你,在一開始你因她的小鳥依人而深感喜愛,但隨著時間流逝她卻逐漸變成了一個男人婆,你難道不會感到「倒彈」嗎?
如左派人士所說,沒有東西可以定義你自己,這我完全同意。但如果你只是為了不被定義而放棄能自主的武器,那其實你自己才是被奴役的一方。
不要只因為認為過於陽剛或陰柔很不好,所以就選擇讓自己變得「中性」。我不知道是你數學太好還是怎麼樣、認為這種事物值得去做一個標準化平均差,來壓低自己的特殊性。如果今天你想當一個乏善可陳的人,你可以讓自己在滿分 100 的考試中取得 60;但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只得 5 分,還是考了95,都比 60 來得有趣多了。